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篮球 > NBA

分析未来成为当下的燃料:巴特勒交易意外打通勇士的双时间线

2025-04-05 18:21:02

(原文发表于4月4日,作者为CBS体育的Sam Quinn,文章内容不代表译者观点)

勇士始终并未完全放弃他们在杜兰特离队后采用的“双时间线”发展策略,但确实采取了一些相当明显的措施偏离了既定轨道。勇士2020年选中的榜眼秀怀斯曼仅效力三个赛季共出战60场比赛后,就被勇士交易去了活塞。而帮助勇士赢得2022年总冠军的年轻后卫普尔,仅在一年后就被交易到奇才,换来了(以NBA标准而言)高龄的克里斯-保罗。

留队的年轻球员虽仍有表现机会,但已不再是球队优先的培养对象。新秀赛季表现亮眼的波杰姆斯基,在第二个赛季勇士臃肿的老将阵容中难以找到节奏。据报道,库明加上赛季对科尔的执教失去了信心。穆迪若产生同样想法也情有可原,他的角色定位经常被随意调整。勇士的重心是围绕库里打造最后一支争冠队伍,而非构建其退役后的未来阵容。这些留队年轻球员的定位始终模糊不清,成长停滞不前也印证了这点。

巴特勒交易的巨大讽刺正在于此,这显然是勇士为当下做出的决策。35岁的巴特勒素来不以长期效力同支球队著称,引进他就是为了争夺今年的总冠军。但此举却意外地为勇士的未来带来了清晰图景:库明加、波杰姆斯基和穆迪在巴特勒身边茁壮成长。事实证明,激活勇士未来的关键,正是让未来成为当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巴特勒对勇士而言的多重价值无可替代:他弥补了造犯规、篮下冲击和外线防守等关键短板,更是少数能快速适应勇士复杂体系的老牌巨星。热火类似的动态进攻体系与科尔平等主义理念不谋而合。巴特勒既能单场出手25次(这彻底改变了对手防守勇士的方式),又是不依赖大量出手就能影响比赛的兼容型巨星。他的存在确立了更清晰的进攻层级,却不必迫使其他球员固化角色定位。

这正是勇士在今日以123比116战胜湖人的这场关键西部对决中展现的化学反应。巴特勒个人数据平平,但除库里、巴特勒和追梦格林核心三人组外,出战超15分钟的三位年轻球员——波杰姆斯基、穆迪和库明加合计砍下59分。交易来的巴特勒既通过吸引防守减轻了他们的压力,又赋予年轻球员在比赛中承担更大职责的空间。

穆迪作为三人中持球最少的球员,数据提升虽不明显,但角色转变最为彻底。巴特勒到来前他场均上场不足19分钟,一度濒临轮换边缘。交易送走多名轮换球员后,穆迪的出场时间终于稳定。科尔教练在2月13日将他永久调入首发,场均出场时间增加约10分钟。从鲜有出场机会的替补,蜕变为双星创造者身旁的主力3D侧翼。更轻松的出手机会固然重要,但稳定的角色定位极大提振了他的信心。这体现在防守端,穆迪正打出职业生涯的最佳表现。

波杰姆斯基也打出了更自信的表现。本赛季初他被寄望担任勇士第二持球手,肩负带领库里下场时的替补阵容重任,但对手针对他上赛季的成功进行了针对性防守,导致其举步维艰。勇士引进施罗德作为应对,这反而适得其反。波杰姆斯基不仅要与占据相似定位的持球者竞争,更清楚这笔交易部分源于自身成长的停滞。

巴特勒交易带来了急需的平衡。虽然换回的同样是持球型球星,但其定位和活动区域截然不同。尽管巴特勒的内线得分未达预期,但他能持续为队友创造机会,三分投射也重回正轨。就目前而言,这已绰绰有余。

库明加或许是三人中与巴特勒适配性最存疑的。像他这样的运动型前锋传统上需要搭配大量射手,而巴特勒和追梦格林从表象上看并非理想选择。加之库明加伤愈归队后需要重新融入体系,整个过程充满挑战。但这场对阵湖人的比赛验证了关键理念:在拥有超高球商的进攻体系中,冲锋型突破手的价值不可估量。空间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创造,追梦格林、巴特勒和库里产生的球权流转能创造奇迹。当这三位核心球员运转流畅,库明加又能像对阵湖人时那样保持18分9篮板4助攻的参与度和侵略性时,正如追梦格林所言,他“将球队提升到了全新高度”。

穆迪、库明加和波杰姆斯基并非勇士复兴的基石,这个角色显然属于库里、巴特勒和追梦格林。但这三位年轻人正职业生涯首次被当作不可或缺的拼图:他们的角色保持稳定,当像对阵湖人这般状态火热时,科尔教练的排兵布阵能充分放大其优势。

这是否意味着勇士真正构建了后库里时代的争冠框架?答案是否定的。但事实上,“双时间线”战略本就难有胜算。在NBA能完美执行单一建队思路已属不易,同时兼顾两个相悖目标近乎天方夜谭。

然而从更务实的角度看,勇士正在以不同方式兑现“双时间线”的价值。他们不再将年轻人视为未来领袖,而是当作即战力拼图。通过巴特勒交易,勇士史无前例地将未来融入当下,最终铸就了西部最令人胆寒的劲旅之一。三位老牌巨星固然是核心,但那群终于获得稳定成长环境的年轻球员,正逐渐崭露头角。

原文:Sam Quinn

编译:李太白